見證歷史

監督 | 心中有自由 筆下有責任

1954

1960

1977

針砭出版法 捍衛言論自由

挺雷震 堅守第四權

中壢事件 紀錄真相

政府在1930年頒布「出版法」,限制出版品言論尺度,1954年再公布9項禁令,包含禁止刊登誹謗政府名譽內容等。《聯合報》是首家嚴正批評的媒體,以連續多日社論與報導強烈表達反對,爾後行政院令內政部暫緩實施,成功守護新聞與言論自由。  

《自由中國》發行人雷震涉嫌叛亂被捕,《聯合報》作為民營第一大報,隨即發表三篇社論,指出當局不應「箝制言論,興文字獄」,雖引發時任總統蔣中正不悅、軍方發起退報運動,本報仍貫徹「正派辦報」初衷,守護自由、監督權威。  

桃園中壢爆發縣市長選舉塗抹選票糾紛,選民群情激憤,當局要求各報「淡化處理」,但《聯合報》仍以三版全版詳實報導,紀錄事件真相。創辦人王惕吾當時已作好覺悟等待傳喚,直到確定當局未再追究,才安心下班。  

1992

1997

2001

走過退報 撐起新聞自由

58篇社論 修憲不可毀憲

新聞獨立 拒總統要求

時任總統李登輝不滿《聯合報》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反對台獨」的談話,認為本報「向中國傾斜」,號召全社會一起退報。然政治勢力逞於一時,公理卻亙古不變,本報最終將迫害資料、法院判決書編成《讓歷史來裁判》,記下政府整肅媒體、迫害新聞自由的歷史時刻。

國發大會第四次修憲,國、民兩黨各有圖謀,引爆總統擴權、拉抬國安會、貶抑行政院等爭議。《聯合報》是唯一提出修憲疑慮的媒體,1997年6至7月間連續推出58篇社論,主張修憲不可毀憲,總統既有較大權力,應建立權責相副的機制。即使報社被當局視為異端,仍堅守媒體監督職責。

《聯合報》獨家報導時任總統陳水扁有意更換閣揆張俊雄,隔日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向報社表示,總統非常介意這則空穴來風的新聞,希望時任總編輯項國寧「換掉記者」。總編立刻擋下要求,認為政府不該施壓媒體,侵犯新聞獨立。幾個月後,張俊雄果真下台,游錫堃接任行政院長。

2004

2018

2020

重磅報導 陳水扁涉賄醜聞

普悠瑪出軌 戳破台鐵謊言

獨家揭露 台鐵1450弊案

記者赴美專訪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取得關鍵單據與證物,揭開前總統陳水扁收取1460萬政治獻金的醜聞。《聯合報》以一至五版大篇幅報導,在總統大選前,揭露陳水扁涉賄醜聞,震撼全台。

普悠瑪出軌翻車釀18死,《聯合報》鍥而不捨追查肇因,獨家取得行調通聯紀錄,發現司機一路求援、報告列車動力異常,戳破台鐵堅持事故原因為司機關閉ATP(列車自動防護系統)後未通報的卸責謊言,最終促使行政院執行台鐵大體檢。

《聯合報》獨家揭弊,發現曾捲入農委會網軍案、已成親綠網軍「1450」代名詞的春露公司,在親綠評委的護航下,以1549萬高額拿下台鐵標案。報導一刊出即遭綠營側翼攻擊,但真相會說話,台鐵新任局長決定不再與春露續約,政府指示重新檢討政府標案制度。

直擊 | 24小時365天 永遠守在第一線

1959

1990

2001

八七水災 重創也要出報

前進波灣 戰火前線

納莉風災 展現新聞魂

八七水災重創台灣中南部經濟,洪水癱瘓交通要道,《聯合報》堅持每日出報,不惜砸下重金租賃飛機,將即時災情、救災情況傳達給每一位台灣民眾,貫徹媒體職業精神。

波灣戰爭期間,報系四位記者深入以色列戰地,無懼砲彈威脅,甚至包車追飛彈落點,只為將第一手戰況帶到台灣讀者眼前,成為直擊波灣戰爭的台灣媒體先鋒。

納莉颱風帶來嚴重水患,台北市被洪水侵襲,位於忠孝東路的報系舊總社大樓外淹出一條小河,報社內部也災情慘重。然報系堅持每日出報,就算划船也要寫報導、出報紙,天災肆虐下展現「新聞魂」。

2011

2014

2021

獨家直擊 福島災區

挺進越南 排華暴動

太魯閣號事故 最快最準

《聯合報》費時近一年,向日本官方提出進入福島核電廠、核災管制區的申請許可,最終成功帶回福島第一手獨家報導。2013、14年連年深入災區,關注日本災後實況,榮獲曾虛白新聞獎暨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聞媒體組報社及雜誌類大獎。

越南發生歷年最大規模排華暴動,民眾在工業園區劫掠焚毀外國工廠。記者深入受損最慘烈的平陽省工業區,臨時租借箱型採訪車、遮蓋攝影器材,冒風險前進第一線。報導榮獲吳舜文新聞獎國際暨大陸新聞報導獎。

台鐵史上最嚴重事故釀成49死,《聯合報》第一時間到現場,提供多家外媒最即時的現場畫面,領先競媒。隨後持續追因究責,發現台鐵管理不善、工地安全違失,且行政院遲不開改善推動小組會議,體檢全無下文,台鐵百病叢生釀成悲劇。

關懷 |做台灣社會的守護者

1984

1997

1999

彩色電視降價 護消費權益

揭口蹄疫 食安至上

921震殤 關懷20年

一則「彩色電視這麼貴!都是保護惹的禍?」深度報導,掀起歷時一個月的新聞戰,期間還經歷廠商抽廣告威脅,但《聯合報》始終未屈服,最終讓廠商全面降價,結束台灣彩色電視機的「高貴」神話。

《聯合報》經過縝密調查,從蛋商處、家畜疾病防治所取得關鍵證據,獨家揭露「國內豬隻傳出重大疫情」報導,為國內第一家刊登本土口蹄疫情的媒體。農委會見事情登上頭版,終於證實本報獨家新聞。此張新聞照榮獲金鼎獎新聞攝影獎。

921大地震帶走全台2415條人命、震垮10多萬棟房屋,《聯合報》發起募款、協助重建南投集集車站,更出版《震殤》一書、完整紀錄災區實況。20周年時,記者重回災區、盤點全台400多萬戶危老建築,推出「天亮之後-921廿周年」深度報導,持續監督政府作為。報導榮獲金鼎獎數位出版類優良出版品推薦。

2018

2020

2022

兒虐悲歌 不再暗泣

萊豬叩關 緊追政策疏漏

新冠肺炎 看見遺族困境

兒少虐待是社會隱憂,《聯合報》長期追蹤兒虐議題,專題報導將社會保護網拆解成醫療、社政、警政、司法等環節,成功喚起地方首長、立委與政府部門關注。報導榮獲吳舜文新聞獎文字類深度報導獎。

總統蔡英文突宣布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引發民眾譁然,也開啟《聯合報》監督政府的新聞戰役。從經濟、政治、農政與市場稽查等全面檢視政策疏失,監督政府補破網。報導榮獲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平面類首獎。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聯合報》緊追疫情變化,圖解病例背景關係,專題流量破千萬,引起全民關注。大疫之下,願景工程也關懷疫情下的孤獨死,帶讀者看見新冠遺族面臨的哀傷與不捨。「疫情下的孤獨死」榮獲卓越新聞獎特寫新聞獎。

永續 | 努力讓台灣更好

2012

2014

2015

公路正義 找回行人安全

活躍老化 關注高齡者福祉

偏鄉教育 促使立院修法

台灣每年有超過200位行人因車禍死亡,《聯合報》揭示國內行路現況、酒駕亂象,也遠赴荷日星等國取經,提出建設性對策。專題推出後,各縣市紛設行人專用號誌,車禍死亡率連兩年下降6%。2017年接續推出「體檢行的正義」,關注高齡者與偏鄉居民移動權,盼台灣交通走向更安全、公平的未來。

從2014年推出「活躍老化」專題報導後,《聯合報》每年以不同角度關注高齡者福祉、長照等政策,促使衛福部整合長照業務,2018年正式成立長照司。2020年底推出全台首份「退休力大調查」,上萬份問卷顯示台灣民眾多數對退休準備不足,喚起眾人嚴肅面對高齡化議題。

台灣偏鄉學習低落問題嚴重,國中會考英文、數學科C級分的孩子裡,有九成來自偏鄉與家庭弱勢。記者直擊國內偏鄉教育困境,獲得社會廣大迴響,也促使立法院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改善偏鄉師資、設備等問題。

2018

2021

2022

關注河川 生態永續

聯合七十 許願未來

陽光行動 淨零大挑戰

政府投入上千億元整治台灣大小河川,但記者直擊全台各地,發現以公帑打造的是一條條階梯化的水泥排水溝,自然棲地遭人為破壞,河溪正在凋零。報導刊出後,水利署全面檢視河川整治工程,避免高度水泥化建設,水保局也建立「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降低對自然生態的衝擊。

《聯合報》70周年,邀請70個默默耕耘的台灣實踐家,為台灣未來許下心願,盼每一個留鄉愛土的人,與報系一起邁入下一個70年。未來,《聯合報》將定期推出許願成果報告,並攜手關心台灣未來的民間和企業夥伴,為願望加溫加暖。

媒體不只是議題倡議者,更是改變的行動者。願景工程2021年8月公共化、成立基金會,但聯合報系「努力讓台灣更好」的初衷不會改變,藉由環繞永續、關懷、監督三大主軸的「陽光行動」專題報導,協助政府與企業推動淨零轉型、降低企業的碳焦慮,發揮永續媒體價值。

監督 | 心中有自由 筆下有責任

1954

針砭出版法 捍衛言論自由

政府在1930年頒布「出版法」,限制出版品言論尺度,1954年再公布9項禁令,包含禁止刊登誹謗政府名譽內容等。《聯合報》是首家嚴正批評的媒體,以連續多日社論與報導強烈表達反對,爾後行政院令內政部暫緩實施,成功守護新聞與言論自由。  

1960

挺雷震 堅守第四權

《自由中國》發行人雷震涉嫌叛亂被捕,《聯合報》作為民營第一大報,隨即發表三篇社論,指出當局不應「箝制言論,興文字獄」,雖引發時任總統蔣中正不悅、軍方發起退報運動,本報仍貫徹「正派辦報」初衷,守護自由、監督權威。  

1977

中壢事件 紀錄真相

桃園中壢爆發縣市長選舉塗抹選票糾紛,選民群情激憤,當局要求各報「淡化處理」,但《聯合報》仍以三版全版詳實報導,紀錄事件真相。創辦人王惕吾當時已作好覺悟等待傳喚,直到確定當局未再追究,才安心下班。  

1992

走過退報 撐起新聞自由

時任總統李登輝不滿《聯合報》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反對台獨」的談話,認為本報「向中國傾斜」,號召全社會一起退報。然政治勢力逞於一時,公理卻亙古不變,本報最終將迫害資料、法院判決書編成《讓歷史來裁判》,記下政府整肅媒體、迫害新聞自由的歷史時刻。

1997

58篇社論 修憲不可毀憲

國發大會第四次修憲,國、民兩黨各有圖謀,引爆總統擴權、拉抬國安會、貶抑行政院等爭議。《聯合報》是唯一提出修憲疑慮的媒體,1997年6至7月間連續推出58篇社論,主張修憲不可毀憲,總統既有較大權力,應建立權責相副的機制。即使報社被當局視為異端,仍堅守媒體監督職責。

2001

新聞獨立 拒總統要求

《聯合報》獨家報導時任總統陳水扁有意更換閣揆張俊雄,隔日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向報社表示,總統非常介意這則空穴來風的新聞,希望時任總編輯項國寧「換掉記者」。總編立刻擋下要求,認為政府不該施壓媒體,侵犯新聞獨立。幾個月後,張俊雄果真下台,游錫堃接任行政院長。

2004

重磅報導 陳水扁涉賄醜聞

記者赴美專訪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取得關鍵單據與證物,揭開前總統陳水扁收取1460萬政治獻金的醜聞。《聯合報》以一至五版大篇幅報導,在總統大選前,揭露陳水扁涉賄醜聞,震撼全台。

2018

普悠瑪出軌 戳破台鐵謊言

普悠瑪出軌翻車釀18死,《聯合報》鍥而不捨追查肇因,獨家取得行調通聯紀錄,發現司機一路求援、報告列車動力異常,戳破台鐵堅持事故原因為司機關閉ATP(列車自動防護系統)後未通報的卸責謊言,最終促使行政院執行台鐵大體檢。

2020

獨家揭露 台鐵1450弊案

《聯合報》獨家揭弊,發現曾捲入農委會網軍案、已成親綠網軍「1450」代名詞的春露公司,在親綠評委的護航下,以1549萬高額拿下台鐵標案。報導一刊出即遭綠營側翼攻擊,但真相會說話,台鐵新任局長決定不再與春露續約,政府指示重新檢討政府標案制度。

直擊 | 24小時365天 永遠守在第一線

1959

八七水災 重創也要出報

八七水災重創台灣中南部經濟,洪水癱瘓交通要道,《聯合報》堅持每日出報,不惜砸下重金租賃飛機,將即時災情、救災情況傳達給每一位台灣民眾,貫徹媒體職業精神。

1990

前進波灣 戰火前線

波灣戰爭期間,報系四位記者深入以色列戰地,無懼砲彈威脅,甚至包車追飛彈落點,只為將第一手戰況帶到台灣讀者眼前,成為直擊波灣戰爭的台灣媒體先鋒。

2001

納莉風災 展現新聞魂

納莉颱風帶來嚴重水患,台北市被洪水侵襲,位於忠孝東路的報系舊總社大樓外淹出一條小河,報社內部也災情慘重。然報系堅持每日出報,就算划船也要寫報導、出報紙,天災肆虐下展現「新聞魂」。

2011

獨家直擊 福島災區

《聯合報》費時近一年,向日本官方提出進入福島核電廠、核災管制區的申請許可,最終成功帶回福島第一手獨家報導。2013、14年連年深入災區,關注日本災後實況,榮獲曾虛白新聞獎暨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聞媒體組報社及雜誌類大獎。

2014

挺進越南 排華暴動

越南發生歷年最大規模排華暴動,民眾在工業園區劫掠焚毀外國工廠。記者深入受損最慘烈的平陽省工業區,臨時租借箱型採訪車、遮蓋攝影器材,冒風險前進第一線。報導榮獲吳舜文新聞獎國際暨大陸新聞報導獎。

2021

太魯閣號事故 最快最準

台鐵史上最嚴重事故釀成49死,《聯合報》第一時間到現場,提供多家外媒最即時的現場畫面,領先競媒。隨後持續追因究責,發現台鐵管理不善、工地安全違失,且行政院遲不開改善推動小組會議,體檢全無下文,台鐵百病叢生釀成悲劇。

關懷 |做台灣社會的守護者

1984

彩色電視降價 護消費權益

一則「彩色電視這麼貴!都是保護惹的禍?」深度報導,掀起歷時一個月的新聞戰,期間還經歷廠商抽廣告威脅,但《聯合報》始終未屈服,最終讓廠商全面降價,結束台灣彩色電視機的「高貴」神話。

1997

揭口蹄疫 食安至上

《聯合報》經過縝密調查,從蛋商處、家畜疾病防治所取得關鍵證據,獨家揭露「國內豬隻傳出重大疫情」報導,為國內第一家刊登本土口蹄疫情的媒體。農委會見事情登上頭版,終於證實本報獨家新聞。此張新聞照榮獲金鼎獎新聞攝影獎。

1999

921震殤 關懷20年

921大地震帶走全台2415條人命、震垮10多萬棟房屋,《聯合報》發起募款、協助重建南投集集車站,更出版《震殤》一書、完整紀錄災區實況。20周年時,記者重回災區、盤點全台400多萬戶危老建築,推出「天亮之後-921廿周年」深度報導,持續監督政府作為。報導榮獲金鼎獎數位出版類優良出版品推薦。

2018

兒虐悲歌 不再暗泣

兒少虐待是社會隱憂,《聯合報》長期追蹤兒虐議題,專題報導將社會保護網拆解成醫療、社政、警政、司法等環節,成功喚起地方首長、立委與政府部門關注。報導榮獲吳舜文新聞獎文字類深度報導獎。

2020

萊豬叩關 緊追政策疏漏

總統蔡英文突宣布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引發民眾譁然,也開啟《聯合報》監督政府的新聞戰役。從經濟、政治、農政與市場稽查等全面檢視政策疏失,監督政府補破網。報導榮獲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平面類首獎。

2022

新冠肺炎 看見遺族困境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聯合報》緊追疫情變化,圖解病例背景關係,專題流量破千萬,引起全民關注。大疫之下,願景工程也關懷疫情下的孤獨死,帶讀者看見新冠遺族面臨的哀傷與不捨。「疫情下的孤獨死」榮獲卓越新聞獎特寫新聞獎。

永續 | 努力讓台灣更好

2012

公路正義 找回行人安全

台灣每年有超過200位行人因車禍死亡,《聯合報》揭示國內行路現況、酒駕亂象,也遠赴荷日星等國取經,提出建設性對策。專題推出後,各縣市紛設行人專用號誌,車禍死亡率連兩年下降6%。2017年接續推出「體檢行的正義」,關注高齡者與偏鄉居民移動權,盼台灣交通走向更安全、公平的未來。

2014

活躍老化 關注高齡者福祉

從2014年推出「活躍老化」專題報導後,《聯合報》每年以不同角度關注高齡者福祉、長照等政策,促使衛福部整合長照業務,2018年正式成立長照司。2020年底推出全台首份「退休力大調查」,上萬份問卷顯示台灣民眾多數對退休準備不足,喚起眾人嚴肅面對高齡化議題。

2015

偏鄉教育 促使立院修法

台灣偏鄉學習低落問題嚴重,國中會考英文、數學科C級分的孩子裡,有九成來自偏鄉與家庭弱勢。記者直擊國內偏鄉教育困境,獲得社會廣大迴響,也促使立法院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改善偏鄉師資、設備等問題。

2018

關注河川 生態永續

政府投入上千億元整治台灣大小河川,但記者直擊全台各地,發現以公帑打造的是一條條階梯化的水泥排水溝,自然棲地遭人為破壞,河溪正在凋零。報導刊出後,水利署全面檢視河川整治工程,避免高度水泥化建設,水保局也建立「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降低對自然生態的衝擊。

2021

聯合七十 許願未來

《聯合報》70周年,邀請70個默默耕耘的台灣實踐家,為台灣未來許下心願,盼每一個留鄉愛土的人,與報系一起邁入下一個70年。未來,《聯合報》將定期推出許願成果報告,並攜手關心台灣未來的民間和企業夥伴,為願望加溫加暖。

2022

陽光行動 淨零大挑戰

媒體不只是議題倡議者,更是改變的行動者。願景工程2021年8月公共化、成立基金會,但聯合報系「努力讓台灣更好」的初衷不會改變,藉由環繞永續、關懷、監督三大主軸的「陽光行動」專題報導,協助政府與企業推動淨零轉型、降低企業的碳焦慮,發揮永續媒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