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70周年時,決定將願景工程獻給國家社會,讓願景公共化,自聯合報系獨立而出,2021年8月正式成立「願景工程基金會」。 但聯合報系「努力讓台灣更好」的初衷不曾改變,因此於2021年12月成立專責「永續工作室」,我們整合跨部門相關業務並推動報系永續發展行動,持續推出陽光行動深度報導,貫徹永續發展價值。
聯合報系不只形塑影響,更要策動正向改變。2012年聯合報系成立的「願景工程」由此而生,願景關注台灣重要卻較不受重視的社會議題,也對準聯合國SDGs目標,關注環境永續議題。 過去10年,願景工程製作超過140檔深度專題,採訪航程超過55萬公里,推出偏鄉教育、社會歧視、青年發展、活躍老化、行的安全、移工權益、老人囚居困境、血汗木材等深度報導,榮獲超過30個新聞獎項,平均每年獲得3個獎項肯定。 為了擴大願景的社會影響力,願景工程在2021年8月正式自聯合報系獨立而出,成立「願景工程基金會」,希望藉此結合更多社會資源,一起做台灣正向改變的事,讓願景工程真正成為台灣的「公共財」。
陽光行動延續過去願景工程「要讓台灣變得更好」的宗旨,繼續發揮聯合報採訪報導的核心能力,推出深度報導,更將報導主題聚焦在「永續、關懷、監督」三大主軸,不但協助政府推動淨零和永續工程,也要透過一篇篇報導關懷有需要的人,監督有權力的人。 我們運用最擅長的說故事能力,透過「陽光行動」專題,協助政府與企業推動淨零轉型,降低企業的碳焦慮;也安排記者遠赴格陵蘭及埃及COP27採訪,讓民眾了解氣候危機的嚴重性,扮演好永續媒體的角色。
永續工作室和報系行政室採購組合作,鼓勵報系同仁於業務工作盡可能採購綠色產品。2022年全年,聯合報系綠色採購金額已達2億3,328萬元。
為減少使用塑膠及紙類免洗餐具,永續工作室和聯合報職工福利委員會合作,舉辦自備餐具購餐刷卡抽獎活動。
同仁只要自備環保餐盒,並且在汐止大樓輕食區購餐,聯合報系每月都會抽出5位得獎人,每人可獲得1,000元獎金。
從2022年7月實施至今,每月參與筆數持續增加,從第一個月的739筆,第二個月增加到2000筆,後來多維持在1,500筆左右,目前已累積7,821筆的刷卡次數,紙餐盒的用量隨之大幅減少。